新頭殼newtalk
這本書來到店裡也差不多半年左右,前些日子被一位中年男子買走,不知道為什麼印象特別深刻。明明沒什麼眼神交會,但他將書靠著身體挽著離去的身影,卻是如此清晰。
說到藤原新也立刻聯想到的應該是《東京漂流》,而近期出版的《雙手合十一無所求》是作者於59歲時寫下的作品,紀錄在四國繞行聖境的巡禮。在書頁中夾雜著一些沒有對焦,甚至路邊不起眼的景致,或者搖搖欲墜的蝴蝶,一張張像是隱喻般,投射在關於死亡的陰影之內。日本的寺廟巡禮,意指前往本區內所有的寺廟參拜,過程中不能藉由外力只能依靠雙腳行走。
輕型鋼構屋什麼願望都沒有。
只是心中無念地雙手合十。
我開始認真追溯每一次去廟裡參拜的經驗,我並非虔誠的佛(道)教徒,但從小就和父母一同持香拜佛的記憶,已深深烙印在身體當中,到了廟就算是沒有拿香也會雙手合十,但什麼時候開始學會在合掌時想要許願?的確,在吹生日蛋糕上的蠟燭之前,也會雙手合十;在日本的神社或寺廟參拜時也開始在內心祈求,我在合掌的時刻,檢驗心底的慾望。
人一旦雙手合十,心就會被願望填滿,因此其他雜念就沒有干擾困惑的空間,然而一旦心中沒有了願望,各式各樣的雜念就排山倒海地往空白的心灌進來,雙手合十僅只有短短十秒的瞬間,人要維持「無心」的狀態都很難。
書中提到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其中一景於廣島的尾道拍攝,作者對於站在高處的寺廟眺望整個海景那一幕特別有感,而前往此處。我也曾旅行至尾道,那是一個颱風前夕的夏日煙火季,為了便宜的巴士票而選擇在尾道轉車,轉山陽電車後可以享受一整路田園與海的風景。這靠海的狹長城鎮相當有味道,沿著午後無人的商店街,可以在每條岔路的尾端看見粼光閃閃的海浪,尤其是颱風前的海顏色相當瑰麗。越過橫貫的鐵道,就是一整片的山,沿著陡峭的山坡爬行,有貓和逐漸清楚的街市景象,另外就是沿路上一小尊一小尊的地藏王菩薩。
我在旅途中的許多地方都會發現這些地藏王菩薩像,祂們的表情就像我們人一樣多,即使是佛菩薩,其中有一些竟然還帶著一絲不安或孤獨的表情。
這些小佛像,有些是單純在石頭上刻畫出小小的五官,一整排的座落在長滿綠苔的石階,或者一大群的圍在其他佛像旁邊,各個神情姿態都略微不同,我那時候並沒有很在意,只是靜靜端詳。走到制高點的千光寺,看著近乎無人的街道,我不知曉早在2、30年前藤原新也也曾走訪過這裡。電動病床補助
母親某天早晨對我說,這是一本禪書呢!我仔細想想覺得很有趣,這裡「禪」的意思可能不單指修行,而是指跨越。
人不過就是,吃著吃著吃著,然後死去。
在〈色食是空〉當中,提到作者與癌末的哥哥一同去了間餐館,雖然各式各樣的佳餚依序上桌,但哥哥的眼神只能追逐這些菜名,卻遲遲無法動手。直到切成像細麵條的「烏賊生魚片」被端上桌,他才慢慢動筷,一口一口地吃完它。
烏賊呀,味道真是鮮美,謝謝你。
這是他哥哥的最後一餐,那幾乎被當成配菜的料理,成為生命碎片裡最為神聖的食物。我還記得父親曾躺在床上和我敘述他心目中的美食名單,那些我們曾經一起吃過的,一起去過的小吃攤,已經無法下嚥的父親,只能追逐著記憶裡的味道,而那時候的我卻還不明白這代表什麼。
旅館兩個字,一個字是旅,另外一個是館。
作為一個成長空間,實在很奇妙。(註1)
藤原新也在漂流與放浪的姿態中,重新審視了人的欲求,一無所求太過困難,只能祈禱自己可以從苦痛中得到解放,我們同為一尊尊的路邊菩薩,接受日曬雨淋,依舊雙手合十。母親說:他一無所求的時候,是因為明白再如何祈求都不可能實現的啞口無言,因為無法祈禱了,所以沉默。但在那巨大的沉默背後,是帶著不安的轟鳴。表面撫平的水紋,底下暗藏的是深不見光的影子,它纏繞著擁有的慾望。當愛的存在,失去安放的位置,生命的修行之旅,從零開始。
旅行是一部沒有字的聖典;自然就是道德本身。沉默俘虜了我;是的,從沉默發出的話語俘虜了我。不拘善、惡,一切都是美好的。我凝視這一切,並且讓這一切原原本本地映照在我身上。(註2)
誰不是旅於天地之間,居於天地之間。那些執著終於會過去,我們輕捧著小小的冀望,一再體驗無法模擬的失去,任隨所有殘酷在假以時日的鑿刻中變成溫柔的擁抱,別無所求,只是照映。這是藤原新也告訴我的。
註1:擷取於《東京漂流》臉嘉義電動床譜
註2:擷取於《印度放浪》,馬可孛羅
作者:陳瀅羽
(編按:此篇為新頭殼網站跟高雄獨立書店「三餘書店」合作所推出的書評)
C68475EB5B24D71D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