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模版臺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國共產黨臺州市第四屆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和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精神,深入分析發展形勢,把握發展階段特征,認真研究瞭“十三五”時期我市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一、“十三五”時期臺州發展的形勢

????(一)“十二五”時期臺州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時期是我市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形勢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市委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全面貫徹中央和省委戰略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持久開展“以實幹論英雄”工作競賽,改革率先、工作爭先、實幹當先,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十二五”規劃目標基本完成,為“十三五”發展奠定瞭堅實基礎。

????經過五年努力,我市綜合實力跨上新臺階,人均GDP接近一萬美元,欠發達縣成功“摘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獲國務院批準上升為國傢試驗區,民間投資創新綜合改革成為全國試點,政府自身改革深入推進,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基層協商民主深入開展,民主法制不斷健全。轉型升級“組合拳”取得新成效,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第二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競爭力不斷提高,成功創建國傢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全國質量強市示范城市和天臺山、神仙居兩個國傢5A級景區。城鄉統籌發展實現新躍升,中心城市發展水平明顯提高,市區公交、交警等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快推進,副中心城市和縣域中心城市功能顯著增強,中心鎮和小城市加快培育,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成功獲批第二批國傢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獲評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沿海開發取得新成就,頭門港如期開港,沿海大通道全線貫通,沿海高速等一批重大項目有序推進,沿海開發大平臺基本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三改一拆”、交通治堵等專項工作全省領先,重污染高能耗行業整治提升工作紮實推進,空氣質量名列全國前茅,成功創建國傢衛生城市、國傢環保模范城市和全國綠化模范城市,實現省級以上生態市(縣)全覆蓋。和諧臺州建設獲得新進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持續加大,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走在全省前列,年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全面消除,社會治理得到加強,“魅力臺州”文化傳播工程深入實施,科教文衛事業全面進步,成為國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全面從嚴治黨開創新局面,深入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員幹部精神面貌良好,黨風廉政建設成效顯著。

????(二)“十三五”時期臺州的發展環境。“十三五”時期臺州內外部環境將發生深刻變化,既面臨難得發展機遇,也充滿風險和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經濟仍將在深度調整中曲折復蘇,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從國內看,我國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但其內涵和條件發生瞭深刻變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增長速度、發展方式、產業結構、發展動力都將加快調整和轉換。從區域看,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力推進,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趨勢進一步增強,區域競合更趨明顯。

????臺州市場活力充沛、制造業基礎紮實、沿海發展平臺廣闊、金融生態良好、民間資本雄厚、民眾創業創新意識強烈、生態環境優越,發展具有堅實基礎。但必須清醒看到,臺州總體上發展方式粗放,高級要素短缺,資源約束趨緊,區域創新體系有待完善;港灣等優質資源潛力尚未充分轉變為現實生產力,重大基礎設施和高端開放合作平臺建設有待加快;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中心城市集聚輻射能力較弱,市域協同發展體制機制有待健全;基本公共服務供給不足,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任務較重,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待提升。

????綜合判斷,“十三五”時期我市將進入發展動力轉換期、空間佈局重構期、區位優勢提升期、治理方式轉型期的發展新階段。我們必須深刻把握要素高端化和產業智能化的全球產業發展新動向、創新驅動和結構調整的國內經濟發展新常態、“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國傢發展新戰略、灣區經濟和都市區建設的區域發展新路徑,更大力度推動轉型發展,更加有效應對各種風險和挑戰,切實增強機遇意識、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用新理念謀劃新發展,用新戰略解決新問題。

????二、“十三五”時期臺州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一)“十三五”時期臺州發展的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為統領,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以“幹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為新使命,以“更進一步、更快一步,繼續發揮先行和示范作用”為總要求,緊緊圍繞“一都三城”戰略目標,著力推動“三區”融合、“三市”同城、“三灣”聯動、“三帶”協同,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確保實現“四翻番”,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努力躋身全省經濟總量第二方陣。

????五大發展理念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新戰略,集中體現瞭今後五年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的思路、方向和著力點,更是臺州制定“十三五”規劃的根本依據。我們必須深刻認識並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大統籌協調發展力度,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著力推進現代化港灣都市區建設,努力打造國際智造名城、海上絲路港城、山海宜居美城,推動臺州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

????(二)“十三五”時期臺州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十三五”時期臺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目標是:拉高標桿、爭先進位,確保實現“四翻番”,高質量構建經濟發展新體系,著力推進“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綜合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補齊關鍵領域短板”三大歷史任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發展的具體目標和要求是:

????——綜合實力更強大,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集中力量辦好既該幹又能幹成的大事,狠抓重大項目建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都市經濟、智慧經濟、灣區經濟、生態經濟加速發展,投資效率明顯提高,消費貢獻明顯增強,區域綜合競爭力不斷提高。到二○二○年國內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分別比二○一○年翻一番。

????——城鄉區域更協調,都市區發展格局基本形成。都市區發展空間更加優化,中心城市功能顯著增強,同城化效應更加凸顯,市域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水平、產業分工合作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市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全國文明城市成功創建。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創新動能更強勁,國際智造名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以創新驅動為引領,轉型升級組合拳打出新成效。區域創新體系更加完善,邁入創新型城市行列。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智能制造加快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力推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互動發展,新產業新業態引領作用顯著增強,服務業比重進一步提高。農業現代化取得新成效。

????——開放平臺更廣闊,海上絲路港城建設取得重大進展。沿海戰略大平臺建設卓有成效,港口建設和一體化改革加快推進,集疏運體系和港航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開放型經濟體制進一步確立,外向型經濟發展平臺加快建設,對外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水平進一步提升,國際國內市場空間進一步拓展,努力把臺州建設成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城市。

????——人民生活更幸福,山海宜居美城建設取得嶄新成果。就業、教育、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創業就業質量不斷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低保水平逐步提高,低收入群眾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居民收入水平差距進一步縮小,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縣縣全面建成小康。堅定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路子,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生態經濟加速發展,生態效益不斷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黑臭河和地表水劣Ⅴ類水質全面消除,空氣質量全國領先,主體功能區佈局和生態安全屏障基本形成,人民生活幸福感普遍增強。

????——治理體系更完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穩步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市場機制更加完善,民營經濟更具活力,民主政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平安臺州、法治臺州和信用臺州體系基本建立,社會活力強、社會秩序優、社會風氣正的現代化都市區風貌基本形成。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忠誠幹凈擔當的幹部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基層黨組織全面過硬,基層政權全面穩固,黨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

????三、堅持五大發展理念,著力推進都市區建設

????都市區建設是推動市域協調發展、一體發展的戰略重點。必須堅持把協調作為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正確處理區域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推進市域統籌發展、城鄉一體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協同發展,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協調發展中拓展空間,在補齊短板中增強後勁。

????(一)優化都市區空間佈局。根據“多規合一”要求,編制都市區發展規劃,開展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明確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各縣功能定位,建立健全都市區協同發展機制。

????推進“三區”融合,做強都市區龍頭。深化市區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市區融合發展機制,實質性推動市區一體化。加強中心城市規劃管理,推動椒黃路三區相向建設、融合發展。加快中央商務區、商貿核心區、綠心生態區、月湖綠島新區和洪傢、江口、院橋等融合區塊開發,完善跨區項目的開發和建設機制。深化椒江兩岸規劃研究,加快椒北開發。加快推進市區高中教育、公共出行系統、水務、能源、低保、醫保等公共服務一體化,切實提升科研、教育、文化、醫療衛生、商貿等領域發展水平,引進一批有市場需求的非基本公共服務高端項目,增強中心城市集聚輻射功能。

????加快“三市”同城,構築都市區基礎。加快中心城市與臨海、溫嶺兩個副中心城市的同城化步伐,建立健全同城化工作機制,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同城化為先導,推動“同城規劃、同城建設、同城服務”。加快推進同城快捷交通體系建設和公交、就業、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一體化,形成同城服務效應。強化集聚區各組團統籌發展,整合集聚副中心城市要素,形成都市區發展堅實基礎。

????統籌“四縣”發展,完善都市區體系。按照都市區建設理念,統籌推進玉環、天臺、仙居、三門發展,以都市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切入口,推動產業分工合作、資源統籌利用、事業共建共享、文化和合共融,形成層次清晰、聯系緊密、功能互補的都市區發展體系。

????(二)優化都市區產業佈局。根據主體功能區規劃,大力發展灣區經濟、都市經濟、生態經濟,逐步形成橫向錯位發展、縱向分工協作的都市區產業發展格局。

????大力發展灣區經濟。規劃建設灣區經濟發展試驗區,推進臺州灣、三門灣、樂清灣“三灣”聯動、擁灣發展,著力打造以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為核心的灣區經濟發展大平臺。科學編制“三灣”聯動發展空間規劃體系,明確“三灣”發展定位,建立“三灣”聯動發展機制,協同推進灣區基礎設施互聯、沿灣產業提升、灣區新城建設,打造陸海統籌發展的戰略支點、港產城融合的戰略基地和海洋經濟發展新增長極。加快發展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臨港產業和現代物流業,加大醫藥、汽車制造、海洋裝備制造、清潔能源、煉化一體化、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等臨港大項目大產業的引進培育力度,爭取東海油氣登陸項目落戶。建設中國綠色藥都。加快海洋漁業和海洋旅遊業發展,支持遊艇產業發展,謀劃建設國際郵輪港。加強重要海島開發和無居民海島保護利用。加強灣區生態保護,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科學有序推進灘塗圍墾,構築發展新平臺。建設開放灣區,加強與寧波、溫州的合作,完善三門灣、樂清灣協同開發機制,推動《三門灣區域統籌發展規劃》實施,加快《樂清灣區域統籌發展規劃》的編制和落實。

????大力發展都市經濟。以中心城市為依托,以中部延綿城鎮帶為支撐,著力打造以臺州商貿核心區為引領的都市經濟發展大平臺。提升城市能級,優化商務環境,集聚人才、科技、資本等高端要素,著力培育支撐都市區發展的科教文衛、金融、商務會展和電商物流等現代服務中心,大力發展商務經濟、樓宇經濟、總部經濟,建設都市產業體系。

????大力發展生態經濟。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發揮生態資源優勢,著力打造以國傢公園為支撐的生態經濟發展大平臺。重點推進大健康、大旅遊、大文化、大環保等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大轉移支付力度,支持生態敏感地區改善基礎設施和民生事業發展。

????完善產業協同發展機制。探索建立“三帶”協同發展的工作推進機制、利益共享機制和生態補償機制,完善落實“飛地”政策,統籌推進都市區產業發展。強化山海協作、南北協作,幫助西部、北部加快發展,提升都市區整體發展水平。

????(三)優化都市區基礎設施佈局。實施以立體化交通體系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行動。加快推進沿海高速、金臺鐵路、杭紹臺鐵路、杭紹臺高速、臺州港、新機場、通用機場建設,推動沿海高鐵、衢麗臺鐵路等項目實施,打造陸海空一體的都市區對外交通體系,建設通達杭寧溫都市區1小時交通圈、長三角重要城市3小時交通圈。構建由中心城市“一繞三環三縱三橫”和市域“三縱二橫四支二軌”鐵路、“十縱十橫”公路構成的都市區交通網絡,加快推進內環線、城市軌道交通、臺金高速東延和市區連接線、杭紹臺高速二期(機場高速)、上三高速東延線、市域鐵路建設,合理佈局都市區綜合交通樞紐,努力打造15分鐘上高速、15分鐘三區快捷交通圈,30分鐘“三市”同城交通圈,1小時都市區主要節點城市交通圈。統籌推進國省道幹線公路、農村公路協調發展,進一步提高農村公交覆蓋率。加強城市統一的對外識別系統建設。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市無線網絡服務開放共享。加快完善電信、能源、水利、水運、郵政、地下綜合管廊等基礎設施網絡。

????(四)提升都市區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發展體制機制,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國傢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城市建設為平臺,加快中心城市、縣域城市、小城市和中心鎮建設,努力打造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鎮體系。加強城市規劃,註重城市的空間立體性、平面協調性、風貌整體性、文脈延續性,提倡城市修補。加強和創新城市管理,開展文明城市、綠色城市、智慧城市創建活動。全方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和美麗經濟發展,優化村莊佈局,清潔美麗傢園,傳承鄉村文化,完善鄉村治理,打造全省美麗鄉村建設示范市。加快農村綜合改革,探索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農村集體產權制度等改革,推動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傢進城落戶。實施居住證制度,努力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健全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機制,探索落實城鎮建設用地增加規模同吸納農業轉移人口落戶數量掛鉤機制。維護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支持引導其依法自願有償轉讓上述權益。促進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健全農村基礎設施投入長效機制,把社會事業發展重點放在農村和接納農業轉移人口較多的城鎮,推動城鎮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推進城鄉居民養老、醫療保障和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並軌。促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和農村服務業發展,大力發展民宿型農傢樂、鄉村旅遊和農村電商,拓展農民增收渠道,增強農村發展內生動力。

????(五)推動都市區兩個文明協調發展。著力文化繁榮發展,努力建設魅力臺州,切實增強文化軟實力。深入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武裝工作,用中國夢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加強網絡陣地建設,打響“紅色網軍”品牌,加快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社會誠信建設,弘揚中華傳統美德,深化“最美臺州人”主題實踐活動和各類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文化人才培養,繁榮發展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事業。加強新型智庫建設。積極推進國傢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和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加大文化財政投入,提升文化發展指數。加快市縣公共文化場館和以農村文化禮堂為重點的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進文化產業發展,建設一批文化產業園區、文化小鎮等發展平臺,培育新型文化業態,擴大和引導文化消費。加強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和街區、村落保護利用,深入實施“魅力臺州”文化傳播工程,支持臺州府城、天臺山文化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普及科學知識。倡導全民閱讀。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完善文化宏觀管理體制,創新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方式和監管模式。深化文化事業單位內部機制改革。

????(六)促進軍民深度融合發展。加強黨管武裝工作,積極支持駐臺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各項建設,重視國防後備力量和民兵預備役建設,切實做好國防動員工作。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增強全民國防觀念。深入持久開展擁軍優屬工作,認真落實優撫政策,充分發揮駐臺部隊在臺州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四、堅持五大發展理念,著力推進國際智造名城建設

????國際智造名城建設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必須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以科技為先導,以人才為根本,以制造業為突破口,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一)加快推進科技創新。發揮科技創新在全面創新中的引領作用。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加快構建“一核(臺州科技城)、四區(國傢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區、科技金融集聚區、眾創空間示范區)、多點(多個特色智造產業園區構建的產業增長點)”的科技創新體系。

????全力打造以臺州科技城為核心的區域創新平臺,建設融科創、孵化、產業發展為一體,串聯三區、橫貫東西的創新創業走廊。積極爭創國傢級高新區,推動省級現代醫藥高新園區創建國傢級醫藥高新園區。發揮浙大臺州研究院、中科院臺州研究中心等公共創新平臺效用,推進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臺州創新中心科技園等平臺建設,繼續引進一批大院名校共建創新平臺。強化科技合作交流,在科技發達國傢和地區建立國際技術轉移中心,發揮臺州科技大使作用。

????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培育行動。加強企業研究院、技術中心建設,引導中小微企業聯合設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科技活動全覆蓋。整合產業資源,打造醫藥、汽車全產業鏈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建設科創園區。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政策,推動設備更新和新技術應用。

????實施人才強市戰略。推進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建立健全產業集聚人才、平臺成就人才、環境留住人才的人才發展體系,深化“人才項目+民企民資”的創業合作模式,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市。以“千人計劃”和“500精英計劃”為載體,大力開展國際人才合作,引導企業吸引高層次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隊伍。探索構建“領軍人才+團隊”人才集群模式,建設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園區,全面推進人才引進、項目落地、企業服務等工作。提升民營企業傢和職業經理人隊伍素質,大力培育新生代創業人才。統籌推進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加大社會緊缺人才和應用型技術人才培養力度。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差異化人才政策體系和人才服務保障體系,開展“科創之星”等評選活動,激發人才創新動能。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機制,健全科技平臺、科技企業、科技項目、科研人員績效評價機制。加強技術和知識產權交易平臺建設,培育線上線下科技大市場,加強對創新產品市場拓展、首臺(套)高端裝備應用的扶持,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推進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構建普惠性創新支持政策體系,加大金融支持和稅收優惠力度。推進科技金融創新,建立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聯動推進質量強市、標準強市和品牌強市建設,加強創新成果保護,推進國傢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建設。

????(二)加快推進產業創新。緊盯世界科技發展前沿,瞄準全省重點七大萬億產業,構建產業新體系,著力培育支撐未來發展的大產業。做大做強現代醫藥、汽車制造、高端裝備、清潔能源、信息經濟、現代金融、現代物流、旅遊休閑等主導產業,重點培育航空產業、新材料、節能環保、海洋新興、時尚產業、文化創意、健康養生、現代商務等新興產業,改造提升縫制設備、休閑用品、泵與電機、塑料模具、傢用電器、鞋帽服裝、再生資源、建築業等傳統優勢產業。鼓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和天使、創業、產業投資,創新產業發展空間。高標準建設特色小鎮,集聚產業高端要素,推動創新鏈和產業鏈銜接。

????堅持制造強市,大力推進國際智造名城建設。實施智能制造工程,制定《臺州智造2025發展規劃》,加快構建智能制造產業體系、創新體系和服務體系,重點推進智能制造核心技術、空間拓展、示范應用、創業創新、定向扶持等五大專項行動。加快智能產業園區、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建設,大力發展智能設計、智能裝備、智能產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智能化改造,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推動“臺州制造”向“臺州智造”升級。深入實施“四換三名”工程,統籌推進主導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創新中心,搶占制造業新一輪競爭制高點。深化工業強縣、工業強鎮建設,推動傳統塊狀經濟向創新型、品牌化現代產業集群轉變。引導企業樹立“工匠精神”,推動制造業向專註、精制、可持續發展轉型。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推動金融、物流、信息、研發設計、商務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健康養老、社區服務、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和高品質轉變,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發展。深化各類服務業改革試點,加強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建設。發揮消費對增長的基礎作用,積極培育消費新熱點,擴大服務消費,穩定住房消費,支持新能源汽車消費,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和結構升級,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大力推進全域旅遊。以國傢5A級景區為龍頭,以爭創國傢全域旅遊示范區為載體,充分發揮文化、山海、生態等資源優勢,著力發展歷史文化、海洋海島、健康養生、鄉村休閑和城市體驗旅遊。加快以景區景點為依托的旅遊全要素建設,推進旅遊產業深度融合,推動全域景區化。加快旅遊大平臺建設,積極爭創國傢級旅遊度假區和國傢生態旅遊示范區,主動融入國傢東部生態文明旅遊區建設,合力建設“天仙配”旅遊金三角和東部海洋海島精品旅遊線,支持臨海、溫嶺等地爭創國傢5A級景區,努力建設國際旅遊目的地。加強景區之間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旅遊通達性。加強旅遊市場營銷、市場監管和人才隊伍建設,全面提升旅遊品質,打響臺州旅遊品牌。

????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和多功能開發,實施種子種苗工程,發展生態農業、都市農業。創新農業經營方式,促進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和規模經營。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經營主體,全面建成“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組織體系。深入實施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堅守耕地紅線,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任務,打造現代農業園區升級版。推進農業標準化、信息化、機械化和農業技術創新,加快智慧農業發展。

????實施“互聯網+”行動,拓展產業新空間。大力推進互聯網與經濟社會深度融合,促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於互聯網的各類創新,匯聚眾智。推進互聯網和制造業統籌發展,發揮互聯網拓市場促發展的平臺和渠道作用,推動制造方式和營銷方式變革。發展分享經濟,推進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數字內容產業中心建設,推進國傢電子商務示范城市建設。

????(三)加快推進體制創新。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加快形成有利於創新發展的體制機制。

????全面推進國傢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切實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根據國務院要求,積極探索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路子,為全國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尋找答案。大力發展專營化機構,努力構建多層次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體系,顯著提高小微企業融資覆蓋率。積極引進外資銀行、臺資銀行,爭取設立民營銀行和其他法人金融機構。大膽探索互聯網金融服務新模式,創新小微企業金融營銷模式、審貸模式和服務模式,積極開展股權與知識產權質押,提升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和服務滿意率。支持小微企業在境內外直接融資,鼓勵企業進入多層次資本市場,實現從外部融資模式向增加股權投資比重轉變。做優地方金融生態環境,推進全國小微企業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完善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和信保基金運行中心建設,擴容信息數據,擴大基金規模;積極推進政策性融資擔保,構建多元化的融資擔保體系;完善小微企業輔導培育、外部信用評級等機制,構建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完善小微金融指數,發揮小微金融研究院的作用,深化兩岸小微金融合作,不斷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水平。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發展普惠金融,著力加強對農村特別是貧困地區金融服務。構建地方金融風險防控機制,努力營造健康有序的金融環境。

????深化民營經濟創新改革。大力推進“民營經濟+”行動計劃,努力打造民營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再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新熱潮,再創民營經濟發展新輝煌。推進民營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個轉企”“小升規”“規改股”“股上市”工作,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推進行業協會改革,推動行業自律和有序發展。加大民營企業並購重組力度,推進企業優勝劣汰。依法保護企業傢財產權和創新收益。推進國傢民間投資創新綜合改革試點。消除限制民間資本進入的各種隱性壁壘,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引導並推動民間資本在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創新等領域先行先試。加快組建區域發展、城市建設、交通建設、產業發展、文化發展等基金平臺,簡化民間投資前置管理制度,推動“小資本對接大項目,大資本服務小企業”。推進小微企業創業園區建設,為民營企業轉型發展創造新空間。推進眾創空間、眾創聯盟建設,完善創新券制度,推動大眾創業創新。

????深化市場配置要素改革。更加註重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完善要素資源差別化配置機制,建立健全“畝產效益”綜合評價體系,推進涵蓋區域用能權、水權、排污權、產權等各類要素的綜合性要素交易平臺建設,促進要素高效、有序流動。創新工業地產開發模式,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要求,實現對中小企業由“供地”到“供房”轉變。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優化國有資本佈局,強化國資國企在交通、能源、公用基礎設施、港口物流等關鍵領域的主導地位。加大國有資本、資源整合,建設國有資本投融資和運營平臺。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產監管。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深化“五張清單一張網”工作,持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推行市縣行政審批層級一體化改革,完善審批權限下放機制。全面建立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制度,完善並聯審批、網上審批等機制,推進企業投資項目政府不再審批改革。加快推進中介服務市場化改革,建立健全事中事後監管機制。清理和規范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減輕企業負擔。辦好政務服務網,加強政府信息資源公開和共享,為創業創新活動提供全方位、人性化和專業化服務。推進大交通管理體制改革,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五、堅持五大發展理念,著力推進海上絲路港城建設

????海上絲路港城建設是臺州貫徹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提升國際化發展水平,實現合作共贏的主要平臺。必須堅持把開放作為發展的必然要求,牢牢把握“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戰略機遇,建好沿海開放大平臺,加強對外經貿合作和國際人文交流,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一)傾力打造開放大平臺。以臺州灣循環經濟產業集聚區為基礎打造民外合作產業發展大平臺。推動玉環、三門沿海產業園區加速集聚、轉型升級。積極爭創國傢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加快推進以頭門港區為核心,大麥嶼港區和海門港區為重點的臺州港建設,積極實施“北接、東拓、西進、南聯、內提”發展策略,與周邊港口和區域形成多層次緊密型的聯合發展關系,不斷提升港口實力和運營水平,力爭在全省港口一體化進程中贏得主動。進一步理順港口發展體制,統籌推進各港區分工合作、錯位發展。加快推進頭門港區開放,申報建設頭門港綜合保稅區。加快大麥嶼疏港公路建設,改善港口發展條件,打造長三角對臺綜合樞紐港。推進海門港區向城市功能服務港轉型。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和港航服務體系。加快電子口岸和公用型保稅倉庫等綜合服務平臺建設。推進浙江中非國際經貿港等跨境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爭創國傢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城市。

????(二)推動開放合作發展。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打造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開放的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強與日韓、臺灣、東南亞及太平洋沿岸國傢與地區的交往,主動對接“義新歐”陸上開放通道,以“一帶一路”沿線國傢為重點,支持企業推進海外公共倉庫、商品分銷中心、展示中心等平臺建設,加快境外經貿合作區佈局。積極推動企業跨國經營。大力培育本土跨國企業,鼓勵支持上市公司開展跨國並購重組,實現產業鏈價值鏈全球佈局。大力發展對外承包工程,帶動成套設備、技術、標準、服務走出去。提高利用外資質量和水平,建設民外合作產業發展大平臺,鼓勵外資投向高端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挖掘和弘揚海上絲路文化,積極申報海上絲綢之路世界文化遺產。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沿線國傢臺州籍僑商的作用。

????深化周邊區域合作。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建設,接軌江海聯運體系,融入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加強與浙東四市的合作,共同推進浙東經濟合作區一體化進程。加強與寧波、舟山等港口城市合作,共同打造長三角南翼都市圈。加強與海西經濟區和內陸省市的對接合作,拓展臺州發展空間,培育臺州發展潛在支撐力。強化招商選資工作。加大招商力度、改進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領域,建立市縣聯動招商引資大格局。深入實施浙商回歸工程,加強與央企和世界500強的戰略合作,積極引進一批產業大項目。

????加強對臺交流合作。創建國傢級對臺交流合作試驗區,打造長三角地區對臺交流合作橋頭堡。加快玉環浙臺經貿合作區、海峽兩岸(玉環)商品物流交易中心、大麥嶼自由臺貿小鎮、仙居臺灣農民創業園、三門浙臺農民合作基地等平臺建設,推進海峽兩岸小微金融合作,深化大麥嶼港區對臺直航,推動兩岸車渡直航試點,爭取成為大陸居民赴臺灣自由行城市。加強對臺文化交流與合作,發揮佛教天臺宗、衛溫下夷州等歷史文化資源優勢,推進大陳島、濟公故裡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建設。

????(三)推動外貿轉型升級。發揮出口對增長的促進作用。優化出口結構,提升傳統優勢產品競爭力,加大對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出口扶持力度,鼓勵有實力的出口企業從商品出口向“商品+服務”出口轉變,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鞏固傳統市場,開拓新興市場。大力發展國際服務貿易與服務外包,培育對外貿易新的增長點。優化進口結構,加強先進技術、關鍵設備、能源資源進口。擴大開放領域,積極有效引進境外資金和先進技術。

????(四)建立對外開放新體制。健全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營商環境。建立便利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的體制。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積極對接上海自貿區的各項政策。加強出口信用保險和信保融資。加快建立外貿風險綜合預警機制,強化信息集成掌控能力,防范外貿風險。

????六、堅持五大發展理念,著力推進山海宜居美城建設

????山海宜居美城建設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打造美麗臺州、發展美麗經濟的基本路徑。必須堅持把綠色作為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對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體現,統籌考慮生態環境保護、生態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謀劃實施新一輪“811”美麗臺州建設行動,努力打造天藍地綠水清氣凈的大美臺州。

????(一)加強生態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大力推進生態市建設,開展縣域綠色化改革試點。以主體功能區規劃為基礎,劃定農業空間和生態保護紅線,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自然岸線格局。科學規劃城市規模,合理界定城市邊界,優化城市功能佈局,提高城市的通透性和微循環能力,實現緊湊集約、高效綠色發展,增強城市宜居性。實行綠色規劃、設計、施工標準,推廣被動式綠色建築和建材。開展“海綿城市”建設,加快建設市域綠道網絡體系。強化環境準入,推動重點開發區域提高產業和人口集聚度,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從嚴控制“三高”行業發展。築牢生態安全屏障,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環境敏感區和脆弱區保護力度,確保主要流域源頭地區維持原生態。加強沿海防護林帶建設,推進平原綠化、林相改造和森林擴面提質,加強森林、濕地、海洋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建設國傢城市濕地公園,創建國傢森林城市,推進國傢公園建設。

????(二)大力發展生態產業,推動低碳循環發展。積極發展綠色制造,支持綠色清潔生產,推動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生態旅遊業和生態農(漁)業,發揮山海資源和環境優勢,培育生態經濟新業態。發展低碳交通,實行公共交通優先,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完善公共自行車系統。倡導低碳節能生活方式和消費模式,推進低碳社區、綠色學校、綠色企業等創建工作。推行企業循環式生產、產業循環式組合、園區循環式改造,減少單位產出物質消耗。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和再生資源回收的銜接,推進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循環鏈接,推進國傢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建設。優化能源結構,推進國傢新能源示范城市和全國清潔能源行動試點示范城市建設。推進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強化約束性指標管理,實行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實施全民節能行動計劃,推進節能、節水、節地和節材。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建設節水型社會。

????(三)加強環境治理,提高環境質量。深入推進“五水共治”“四邊三化”“三改一拆”、交通治堵等工作。大力創建“無違建縣(市、區)”,建成基本無違建市。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防治行動計劃。統籌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加強工業大氣污染、機動車污染、城市揚塵污染和農業大氣污染整治。基本實現縣城和城市建成區污水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標,基本推薦汽車音響改裝店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全覆蓋,全面改善水環境質量。紮實開展土壤污染綜合治理示范區建設,確保土壤環境質量安全。加大垃圾治理力度,實現城鄉垃圾分類處理全覆蓋,推進農林廢棄物、建築垃圾、餐廚廢棄物處理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深入推進畜禽養殖業轉型提升、化肥和農藥減量使用,切實減少農業面源污染。開展近海生態治理,加強自然岸線、海灣、海島植被的保護。

????(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全面實施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制度和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度。改革政府績效評價機制,根據主體功能區劃,分類建立政績評估指標體系。完善資源環境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健全用能權、用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制度,探索生態環境資產證券化機制。建立健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積極申報椒(靈)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省級試點。建立和完善耕地保護補償機制。落實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建立網格化環境執法監管體制,探索開放第三方環境監測市場。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加強生態價值觀教育,培養公民環境意識和綠色消費意識。

????七、堅持五大發展理念,著力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

????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根本目的。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創新公共服務提供方式,增加公共服務供給,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讓人民享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努力打造宜學宜業宜居宜遊的幸福傢園,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一)推進教育現代化。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建成教育現代化市。高質量普及十五年基礎教育。推進學前教育普惠化、義務教育均等化、高中教育優質化、學校建設標準化。辦好臺州中心幼兒園,提高民辦幼兒園辦學質量。加快城鄉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強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推進城鄉教師交流。推進市區高中教育一體化,辦好臺州高級中學,提高市區教育質量。對傢庭經濟困難學生實現資助全覆蓋和免除普通高中學雜費,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現代職業教育創業園區,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大力發展高等教育,支持臺州學院向應用型大學轉型。積極發展特殊教育、繼續教育,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和機制。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發展,鼓勵社會力量和民間資本提供多樣化教育服務。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車用喇叭推薦極創辦國際學校。

????(二)積極推進創業就業。堅持就業優先,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以創業帶就業,建立面向人人的創業服務平臺。維護勞動者平等就業權利,打破城鄉、地區、行業分割和身份、性別歧視,促進勞動力在地區、行業、企業之間自由流動。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創業培訓,支持各類科技人才在市內創業。加強就業困難者的就業援助,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貧困傢庭子女等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保障更穩定就業。

????(三)促進城鄉居民持續普遍較快增收。健全工資水平決定和正常增長機制,推行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千方百計促進農民增收。促進低收入群體加快增收,著力推動扶貧開發工作實現戰略性轉變。建立扶貧工作動態監測機制,確保不出現返貧。創新扶持政策,實行低保政策和扶貧政策銜接,做到幫扶精準到村、到戶、到人。加大產業開發、就業幫扶、轉移支付、政策兜底等工作力度,確保低收入群體收入增長高於居民收入平均增長,共享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做好對口支援和幫扶工作,為受援地區如期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四)健全社會保障制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基本實現法定人員全覆蓋。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制度,鼓勵發展補充醫療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鼓勵商業保險機構參與醫保經辦。健全全市統一的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制度。有序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建立職業年金制度。發展企業年金。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升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完善救助體系,穩步提高臨時救助和醫療救助標準,確保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完善新型社會福利體系,大力發展慈善事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把公租房擴大到非戶籍人口。積極推進城鄉危舊房改造,加快改善困難群眾居住條件。

????(五)推進健康臺州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行醫療、醫保、醫藥聯動,推進醫藥分開,實行分級診療,建立覆蓋城鄉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和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加快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優化醫療衛生機構佈局。推進市婦女兒童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公共衛生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基層衛生機構建設,全面推進城市醫院與縣級醫院合作辦醫和縣鄉村衛生一體化管理,形成合作辦醫共同體,促進醫療資源向基層、農村流動。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健康服務業,推進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和公立醫院同等待遇。完善智慧醫療服務體系,積極推進“雲醫院”建設。加強醫療質量監管,完善糾紛調解機制,構建和諧醫患關系。堅持中西醫並重,加快中醫藥發展。切實加強醫療衛生隊伍素質能力建設和醫德醫風建設。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加強傳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綜合防治和職業病危害防治,通過多種方式降低大病慢性病醫療費用。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加強心理健康服務,推動居民健康卡普及應用。大力發展群眾體育,完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和場所。全面提高青少年體質健康。實施食品藥品安全戰略,積極創建國傢食品安全城市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保障人民群眾飲食用藥安全。

????(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落實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弘揚敬老、養老、助老社會風尚,建設以居傢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建好城鄉社區居傢養老服務照料中心,建立健全社區助老員制度,大力開展養醫融合、智慧養老、傢院互融等特色養老服務,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保障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人關愛服務體系。支持殘疾人事業發展。

????八、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為實現“十三五”規劃提供堅強保證

????全市各級黨組織要始終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深化對發展規律的認識,提高領導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推動“十三五”各項目標任務的完成。

????(一)完善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體制機制。認真貫徹《中國共產黨地方委員會工作條例》,切實加強黨的各級組織建設。加強黨的政治引領,堅持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充分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進一步形成黨委領導下的人大、政府、政協各司其職、團結奮進的工作格局。加強黨的制度引領,改進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強化全委會決策和監督作用,完善黨委研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定期分析經濟形勢、研究重大方針政策的工作機制,深化黨代會常任制,健全決策咨詢機制,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加強黨的組織引領,全力培育好班長好班子好梯隊,優化領導班子知識結構和專業結構,提升班子專業化能力;深化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幹部實績考核與綜合評價辦法,健全幹部能上能下機制,形成以實幹論英雄的用人導向;建立改革容錯免責機制,支持保護敢抓敢管、堅持原則的幹部;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提升基層黨組織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加強黨的作風引領,落實“三嚴三實”要求,增強黨章意識,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貫徹執行《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落實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健全改進作風長效機制,強化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努力實現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為經濟社會發展營造良好政治生態。

????(二)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民主和團結兩大主題,貫徹黨的群眾路線,提高宣傳和組織群眾能力。加強黨的思想引領。創新群眾工作體制機制和方式方法,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和主動權,提高輿論引導水平,維護意識形態安全。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全面落實黨的知識分子、民族、宗教、僑務等政策,充分發揮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作用,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推進協商民主廣泛多層制度化發展,充分發揮人民政協作為協商民主重要渠道和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進一步推進基層協商,深化民主懇談、民主協商議事會等制度。深入實施“同心細胞”工程,最大限度凝聚全社會推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共識和力量。

????(三)堅持依法治市。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推動發展,堅持依憲執政、依法執政,提高法治能力和水平。加強黨對立法工作的領導,健全人大主導立法工作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立法工作水平。加強法治政府建設,依法設定權力、行使權力、制約權力、監督權力,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規范行政執法行為。落實司法體制改革,促進司法公正。加強基層依法治理,深化民主法治村(社區)、和諧勞動關系企業(園區)建設,推動市民公約、村規民約、行業規章、團體章程等社會規范的廣泛運用。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文化,增強全社會特別是公職人員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觀念,在全社會形成良好法治氛圍和法治習慣。

????(四)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完善黨委領導、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治理體制,構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積極培育和發展各類社會組織,充分發揮社團、企業和行業組織以及社會中介組織在社會公共事務中的作用,引導群眾依法行使權利、表達訴求、解決糾紛。增強社區服務功能,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加強信用臺州建設,完善社會信用體系,積極創建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切實加強人口管理,引導外來人口有序流動。深化平安臺州創建工作,推進平安建設信息系統與“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兩網融合,建設以信息化為支撐的社會治安立體防控體系。落實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制度,完善社會矛盾排查預警和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加強和改進信訪和調解工作,有效預防和化解矛盾糾紛。嚴密防范、依法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完善和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和管理制度,實行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依法加強消防、交通、漁業、危化品等安全風險隱患的排查整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安全生產基礎能力和防災減災能力建設,高標準建設一線海塘,切實維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依法嚴密防范和嚴厲打擊敵對勢力滲透顛覆破壞活動、暴力恐怖活動、民族分裂活動、極端宗教活動,堅決維護國傢安全。

????(五)確保“十三五”規劃建議的目標任務落到實處。制定“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專項規劃,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和省委、市委決策部署,落實本建議確定的基本要求、主要目標、重點任務、重大舉措。各縣(市、區)要從實際出發,制定本地區“十三五”規劃。各級各類規劃要增加明確反映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指標,增加政府履行職責的約束性指標,把市黨代會確定的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我們要汽車音響喇叭品牌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拉高標桿、爭先進位,勇當排頭兵,再創新輝煌,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20709F0643EE058D
arrow
arrow

    fdd7dj2o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